編者按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組織多家媒體,從協會、院士專家、企業等角度對《指導意見》進行深度解讀,以便于業界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其發布背景、主旨和關鍵點以及行業企業“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和路徑等。
本次發文核心詞只有一個——“高質量發展”。怎么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家層面的高質量標準又是什么?這是整個《指導意見》核心闡述的兩大問題?!吨笇б庖姟钒l布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在接受《中國紡織》記者采訪時,圍繞《指導意見》進行了全面剖析、深度解讀,詳解了五大核心關鍵點,以幫助行業企業更加具體深刻地理解《指導意見》所傳達的主旨與內容。
關鍵點一 產業定位明晰
化纖工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是國際競爭優勢產業,也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在紡織產業鏈條中,只有化纖和產業用這兩個行業,由兩部委聯合下發了“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可見化纖工業在整個產業鏈及工業制造業中的地位之重。
在最新發布的《指導意見》中,對化纖工業的定位有了新的描述,并且這種描述與“十三五”時期的《“十三五”化纖工業發展指導意見》有些微不同。
在《“十三五”化纖工業發展指導意見》中指出:“化纖工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是紡織工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支柱產業, 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發布的《指導意見》指出,在“十四五”時期“化纖工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是國際競爭優勢產業,也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兩種描述,只在措辭上隨著新形勢和產業新階段進行了些微調整,共同之處都突出了化纖工業在紡織產業鏈的核心支撐作用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基礎,并再次強調了產業的新材料屬性。
對此,陳新偉表示,我國是世界化纖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至“十三五”末,化纖占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約85%,我國化纖產量占全球的70%以上,行業內形成了一批以恒力集團、榮盛集團、恒逸集團、盛虹集團、桐昆集團、新鳳鳴集團等為代表的滌綸頭部企業,以恒申集團、錦江科技等為代表的錦綸頭部企業等,他們在生產規模、產業鏈一體化、創新能力、綠色制造、品牌建設等方面已具備全球競爭優勢。尤其是以中復神鷹、光威復材、江蘇恒神、吉林碳谷等為代表的碳纖維頭部企業,其技術創新能力、產品應用領域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
除此之外,化纖作為紡織產業最為重要的纖維原料,其持續穩定生產關系到紡織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可靠,在吸納、融入先進制造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后,化纖行業也提升為先進制造業。
陳新偉告訴記者:“2021年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化學纖維企業納入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范圍?!边@是對化纖工業產業重要地位的重要認定和巨大支持。
并且,在經過供需兩端多年發展磨合,化纖的應用領域已經突破傳統理念,不再僅僅為服裝、家用紡織品提供原料,在交通運輸、醫療衛生、航空航天、建筑增強、環境保護、新能源等領域也已得到廣泛應用?!敖刂?020年底,化纖在上述領域的應用已占到總使用量的34%?!标愋聜ソ榻B。
關鍵點二 明確三大著力點
“
發展目標:到2025年,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行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0%,綠色纖維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
——《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十三五”時期,中國化纖工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本次《指導意見》對“十四五”階段的發展從多個維度給出了明確的數字目標。
陳新偉指出:發展目標的設定是基于“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所面臨的深刻復雜的新變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些大的發展背景都對我國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诖?,《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化纖工業發展的三大著力點:“即要構建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現代產業體系?!?/span>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是本次《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傳遞的核心內容,也是衡量化纖高質量發展水平的三個重要維度。
“產業發展高端化意味著要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提升產業鏈創新發展水平,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标愋聜ミM一步詮釋:“在全面建成化纖強國的關鍵性目標體系中,我們在高性能化學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以及纖維制造的核心裝備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差距和短板。為此《指導意見》中特別提出了要加強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高附加值低成本關鍵技術與裝備的工程化技術開發;突破替代石油資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纖維加工工藝、裝備集成化技術,實現產業化和規?;戎攸c任務,從而推動我國化纖工業水平盡快向更高端邁進?!?/span>
智能化方面, 《指導意見》很明確的給出了一個數字:“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0%”。80%這一數字是如何確定的?陳新偉介紹:“一是結合《‘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二是結合行業調研數據,并充分評估化纖行業目前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上而制定的目標?!?/span>
陳新偉進一步說道:“十三五”時期,我國化纖工業智能化水平取得顯著進展,2家化纖企業項目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6家化纖企業項目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涵蓋聚酯滌綸、錦綸、氨綸、PTT纖維、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和碳纖維等行業?!笆奈濉逼陂g,5G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在制造業中深入應用,為化纖行業在智能制造領域占據國際領先提供珍貴機會窗口?;w行業數字化轉型將從點到面,進一步提高機器人應用水平、骨干企業裝備數控化率和機器聯網率,同時推進行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業態模式發展,實現制造過程全流程數字化和生產裝備智能化、完善智能制造服務平臺,加強智能制造及數字化轉型相關的技術標準工作等。
而對于“綠色化”,陳新偉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工業是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對全國整體實現碳達峰具有重要影響。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化纖行業將堅定擔負起歷史使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指導意見》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要實現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要倡導使用綠色能源,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耗,減少原料消耗,擴大低碳等綠色產品規模?!?/span>
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中國化纖協會作為行業發展的推動者也將從這三個方面具體開展重點工作來推動目標的實現。陳新偉介紹:“協會將積極發揮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作用,加強信息發布,引導企業資金投向,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加強行業自律、平臺建設、品牌培育、技術交流、人才培訓等方面工作。此外圍繞產業鏈創新發展、綠色低碳、品牌與質量提升、人才培育等重點,搭建平臺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包括:通過恒逸基金、紡織高訓班、纖維空中大講堂平臺深入推進行業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繼續深入推進綠色纖維認證、‘中國纖維零碳行動’和‘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建設’、組織化纖行業碳排放、生命周期、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等領域的標準制定等推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此外,利用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等平臺,借助發布會、新媒體網絡等手段,擴大‘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和‘綠色纖維’等工作影響力,提升消費者對中國纖維和企業的認知度。鼓勵企業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加強品牌管理團隊建設,培育功能性纖維品牌,發揮纖維品牌在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中的增值作用?!?/span>
關鍵點三 強調安全性和穩定性
“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鞏固提升紡織工業競爭力,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span>
——《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在發布的《指導意見》中有一個關鍵表述——“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這在以前的行業指導性意見中很少以文字的方式直接指出。
對此陳新偉表示:“首先化學纖維中,以石油為基礎原料的合成纖維約占91%,而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因此國際原油價格的劇烈波動,必然直接給化學纖維行業平穩運行帶來一定風險。雖然近兩年國內大型民營化纖企業實現了‘從原油煉化到化纖紡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但是全球原油市場和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我國紡織化纖產業原料端的不可控風險。此外,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對石油資源的高度依賴不利于紡織產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如何從源頭提高產業鏈安全性是不容忽視的問題?!?/span>
2022年以來俄烏局勢引發石油產業動蕩,原油價格破百之后一直居高不下,給化纖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再加上疫情多發、需求減弱、物流受阻,行業運行壓力明顯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化纖行業利潤總額同比減少32.7%,企業庫存高企,開工率下降,利潤空間被直接壓縮,部分企業已處于虧損狀態,產業鏈安全穩定面臨極大挑戰。
如此真切、深刻的現實情況更加印證了對于化纖工業來說,“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陳新偉還表示:從原料來源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我國能源資源的基本國情是“富煤、貧油、少氣”,隨著新型綠色先進的化學工業技術的發展,煤炭可通過化學加工,成為化纖工業的重要原料來源,要加快推動現代煤化工與化纖產業融合發展。此外,也要加快培育發展生物基化學纖維制造產業,充分利用農作物廢棄物、竹、麻、速生林及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等,發展以生物可再生資源部分替代化石資源的工業原料路線。
關鍵點四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通過培育優質企業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鞏固提升產業競爭力。
——《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當前,在加快建設化纖強國的背景下,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尤為重要。在工信部以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的“專精特新”名單上,可以看到諸多有特色的企業上榜,而本次發布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到了行業要在“十四五”階段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陳新偉表示:“在‘十三五’時期,企業發展模式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行業既誕生了煉化一體化的‘巨無霸’,同時也有以江蘇龍杰化纖、徐州斯爾克纖維、上海德福倫、索力得科技、百川資源、閩瑞新合纖等為代表的專注于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行業形成了穩健的龍頭企業群體和小而強專業化生產企業的合理布局?!?/span>
陳新偉告訴記者,中國化纖協會在《指導意見》發布之前對于“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趨勢的問題專門組織過企業問卷調研,調研結果顯示企業對于行業競爭格局的趨勢判斷呈現多種觀點,說明行業競爭格局將呈現多元化趨勢并存,價格競爭不再是唯一的表現形式。
此外,展望煉化一體化背景下的競爭格局,產業鏈配套完整的龍頭企業受原料價格波動的影響進一步降低,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進一步由創新和市場驅動所主導,產品品質較低、時開時停的落后產能會逐漸被龍頭企業新產能所替代或整合,競爭格局的進一步激烈化使得相對落后產能復蘇的盈利基礎不復存在,形成強者恒強,兩級分化的局面。而那些在細分市場投入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的中小型企業——即專精特新企業仍將保持競爭力空間。
而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陳新偉強調企業應該從技術層面重點關注以下三大趨勢:“一是跨界融合的趨勢。比如化學纖維產業科技與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現代材料科學技術等新興科技交叉與融合,其應用領域超越傳統纖維產業,是先進制造業、智能與功能消費品、醫療與健康、環保與防護、現代建筑與農業、新能源等的關鍵基礎材料和核心材料,是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已成為纖維新材料發展的時代特征。二是細分產品開發趨勢。包括先進功能纖維新材料生產技術向柔性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產品向高品質、多功能及高仿真發展。產品需求的多樣化向生產裝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酯、聚酰胺等裝備不斷向自動化、連續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低能耗等方向發展。產品向舒適型的吸濕、快干、透氣、拒水紡織品;動態型的彈性、輕薄、柔軟、舒適紡織品;防護性的防風、保暖、防曬紡織品;保健型的抑菌、除臭紡織品等方向發展。三是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提高綠色產品供給質量和能力,推動綠色設計、綠色制造、回收再利用技術等的開發和應用,化纖行業在數字化纖維全流程生產技術、產業鏈智能生產追溯系統、智能物流系統、智能示范工廠和智能車間上的迅速推進,都是企業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趨勢?!?/span>
關鍵點五 低碳綠色發展
“
堅持節能降碳優先,開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建設,加強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擴大綠色纖維生產,構建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低碳綠色發展”對于已經發展到當前水準的中國化纖工業來說并非是一個新理念,但是,其重要性卻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逐年推進以及去年波及到企業具體生產的“能耗雙控”政策,對于低碳、節能、清潔生產、綠色發展,化纖企業的認知越發深刻,理解愈漸深入。本次《指導意見》中的四條基本原則部分明確指出了一條:“綠色發展,循環低碳”,在接下來的闡述中也在第五部分對“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濃墨重彩。
陳新偉告訴記者,中國化纖協會在“十三五”期間持續推進行業綠色化轉型,成功開展綠色纖維認證工作,截至目前認證企業已達39家,認證工作引導行業走綠色發展之路,倡導綠色原料、清潔生產、循環發展,綠色產業鏈建設。此外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平臺支撐作用顯現。聯盟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從原料可持續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在全球領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及社會責任的通用評價標準的指導下,在清潔生產、環境友好、社會責任等領域不斷取得進步。
除此之外,行業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企業的建設和培育工作效果顯著?!笆濉逼陂g多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制造獎項,31家企業獲評工信部綠色工廠, 4家企業獲評綠色供應鏈,2家企業獲評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52種綠色設計產品獲評工信部綠色設計產品;另外協會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工信部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管理,19家粘膠企業通過《粘膠纖維行業規范條件》公告工作,34家再生滌綸行業重點企業通過《再生化學纖維(滌綸)行業規范條件》公告工作,覆蓋行業大部分有效產能。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生產過程潔凈化。
陳新偉表示:“促進節能低碳發展、提高循環利用水平、依法依規淘汰落后是“十四五”期間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路徑,企業需要重點關注?!?/span>
無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十四五”階段化纖工業面臨著重大挑戰。
但陳新偉表示:“新材料、基因工程、高分子改性、納米等前沿技術的應用,為紡織纖維材料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技術路徑;生物基合成、海洋生物基、煤化工制取等纖維原料新技術路徑,也為紡織行業突破石油資源約束提供選擇;5G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在制造業中深入應用,為化纖行業在智能制造領域占據國際領先提供珍貴機會窗口。與此同時,我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國民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中產階級群體不斷擴大,都將為內需市場穩步擴容升級提供支撐,化纖行業在提升品質、功能及品牌、服務等多角度附加值方面均具有廣泛的創新發展空間?!?/span>
“因此,化纖工業在“十四五”時期應繼續補齊短板,強化優勢,進一步實現產業鏈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為紡織產業鏈和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标愋聜ト绱苏f道。
(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