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11月3日,在第六屆中國紡織業“一帶一路”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市場部、國際貿易辦公室以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共同發布了《2023紡織業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該指南針對全球20個國家的投資環境進行了介紹和分析,為紡織企業開展“一帶一路”合作提供了信息指引。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將陸續轉載系列報告,為行業企業的"一帶一路”合作和雙循環高質量發展帶來啟發。
國家概況
地理環境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由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亞和位于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撈越、沙巴組成。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馬位于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于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相鄰;西馬和東馬最近處相距600海里。馬來西亞國土總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馬來西亞屬東8時區,無夏令時。
自然資源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可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并可部分出口,天然氣產量近10年基本保持約700億立方米/年,是東南亞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此外,馬來西亞也有一定的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豐富的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為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基礎設施
馬來西亞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政府重視對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通信網絡和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全國有良好的公路網,公路和鐵路主要干線貫穿馬來半島南北,目前尚未有建成的高速鐵路。航空業發達。全國共有機場25個,其中國際機場7個。水運系統主要是海運,95%的貿易通過海運完成,但海運80%以上依賴外航,主要國際港口包括巴生港、檳城港、柔佛港、丹絨柏勒巴斯港、關丹港、甘馬挽港以及民都魯港等。
人口分布
馬來西亞是多民族國家,2022年人口約3265.2萬,其中馬來人占70%,華人占22.7%,印度人占6.6%。勞動力市場近年來基本保持穩定,但低端的產業工人和服務業勞工比較缺乏。馬來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主要屬遜尼派,其他宗教有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教、錫克教等。
宏觀經濟
作為東南亞開放水平最高、最具活力的經濟體,馬來西亞近年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是東盟商業環境最為友好的國家之一。2022年,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為3435億美元,人均GDP為12040美元,進出口總額6330億美元,外匯儲備1155億美元。馬來西亞服務業和制造業較為發達,在GDP中所占比重較高,服務業多年來占比均在50%以上。政府鼓勵發展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等行業。馬來西亞是外貿導向型國家,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對外依存度較高。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中馬雙邊貿易額為2035.9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馬出口937.1億美元,自馬進口1098.8億美元,中國連續14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聯合國《2023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馬來西亞吸引外資流量169.4億美元,投資存量達1992.1億美元。根據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對馬來西亞直接投資流量為13.4億美元,截至2021年末投資存量為103.6億美元。
紡織產業現狀
產業規模
紡織產業一直是馬來西亞重點發展的行業,產業鏈覆蓋紡紗、織造、針織、印染、服裝等環節,但各環節發展不平衡,紡紗、織造業規模不大,印染和服裝業發展相對成熟。產業鏈的不完善導致馬來西亞在出口較多紡織產品的同時,還需要大量進口生產所需配套產品。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數據,2022年,馬來西亞紡織品銷售額116.5億林吉特,服裝銷售額達93.5億林吉特。紡織行業從業人員超7萬人,約占制造業總人數的3.1%,其中紡織品行業2.8萬人,服裝行業4.4萬人。
國際貿易
馬來西亞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馬來西亞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33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19.5億美元,服裝出口13.5億美元,主要銷往土耳其、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主要出口產品包括針織服裝及附件(占比32%)、化纖短纖(占比13%)、化纖長絲(占比11%)、針織物(9%)等。同期,馬來西亞紡織品服裝進口額為42.9億美元,其中紡織品進口22.4億美元,服裝進口20.5億美元。中國是馬來西亞第一大紡織品服裝進口來源地,占馬來西亞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36.8%,其次是新加坡、越南、孟加拉國、印度等國家。主要進口產品包括針織服裝及附件(占比32%),梭織服裝及附件(占比16%),棉花、棉紗及棉機織物(占比11%)等。
貿易投資政策
對外貿易政策
馬來西亞是東盟創始成員國,目前已簽署了17個自由貿易協定,其中有15個已正式生效并實施,包括與澳大利亞、智利、印度、日本、新西蘭、巴基斯坦、土耳其等7個國家簽署的雙邊自貿協定,以及作為東盟成員與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簽署的8個區域自貿協定。此外,近年來影響力較大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已在馬來西亞正式生效。依據上述自貿協定,馬來西亞與相關國家的商品貿易依據原產地規則享受進口關稅減免優惠。
2022年5月,美國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馬來西亞成為該框架13個創始國之一,馬來西亞也正在與歐洲商簽《馬來西亞-歐洲自由貿易協會經濟伙伴協定》,與發達經濟體貿易合作關系總體上較為緊密,對外貿易環境和關稅優惠條件總額良好。
投資優惠政策
馬來西亞政府鼓勵外國投資進入其出口導向型的生產企業和高科技領域,包括紡織在內的多個行業可享受優惠政策。在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者投資新項目可持有100%的股權。馬來西亞投資鼓勵政策和優惠措施主要是以稅收減免的形式出現,例如:
(1)新興工業地位:獲得稱號的企業可享受為期5年的所得稅部分減免,僅需就其法定收入的30%征收所得稅,免稅期從實際生產能力達到設計產能30%時開始算起。
(2)投資稅務補貼:獲得投資稅務補貼的企業,可享受為期5年、金額為合格資本支出60%的投資稅務補貼。該補貼可用于沖抵其納稅年法定收入的70%,其余30%按規定納稅,未用完的補貼可轉至下一年使用,直至用完為止。
(3)再投資補貼:主要適用于制造業與農業,對于運營12個月以上的制造類企業因擴充產能需要進行的生產設備現代化或產品多樣化升級改造開銷,可申請再投資補貼。合格資本支出額60%的補貼可用于沖抵其納稅年法定收入的70%,其余30%按規定納稅。
(4)加速資本補貼:使用了15年的再投資補貼后,再投資在“促進產品”的企業可申請加速資本補貼,為期3年,第一年享受合格資本支出40%的初期補貼,之后兩年均為20%。
自由工業區是特別為制造企業從事主要供應外銷的產品生產或裝配而設置的區域,區內業者可享受高水平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并可免稅進口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機械設備。目前,馬來西亞共設立了21個自由工業區,并且為了促進出口導向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布局更加合理,允許其他企業申請設立保稅工廠,享有與自由工業區工廠同等優惠政策。
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鼓勵外資政策的力度逐步加大,為平衡區域發展,陸續推出五大經濟發展走廊,基本覆蓋了西馬半島大部分區域以及東馬的兩個州,凡投資上述地區的公司,均可申請5~10年免繳所得稅,或5年內合格資本支出全額補貼。根據具體區域實際情況,聯邦政府制定了不同的重點發展行業,例如,北部走廊經濟區,重點鼓勵投資農業、制造業、物流業、旅游及保健、教育及人力資本和社會發展等行業;東海岸經濟區重點鼓勵投資旅游業、油氣及石化產業、制造業、農業和教育等行業;沙巴發展走廊重點鼓勵投資旅游業、物流業、農業及制造業等行業。
外匯管理
馬來西亞貨幣為馬幣,也稱林吉特或令吉,人民幣與馬幣可直接兌換。外商可到銀行及貨幣兌換所兌換馬幣,所有銀行都能兌現旅行支票,外匯匯出馬來西亞不需繳納特別稅金。馬來西亞外匯管制條例規定,在馬來西亞注冊的外國企業可以在當地商業銀行開設外匯賬戶,用于國際商業往來支付,資本項下符合鼓勵投資目錄的項目換匯不需要核準。在馬來西亞工作的外國人,其合法的稅后收入可全部轉往國外。
中國與馬來西亞紡織業合作情況
馬來西亞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東盟國家,也是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第四大紡織品服裝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中國與馬來西亞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額為69.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67.4億美元,進口額2.4億美元。中國紡織行業對馬來西亞主要出口產品包括針織服裝及衣著附件(占比32.7%)、梭織服裝及衣著附件(占比29.1%)等;主要進口產品為棉花、棉紗及棉機織物,占比高達79.9%。
我國紡織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馬來西亞投建了部分棉紡、服裝生產基地。其中,山東岱銀集團斥資4億美元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士年納工業區分三期建設總規模50萬紗錠特種紗項目,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紡織工業園,這是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最大的紡織項目,在當地發揮了拉動經濟、帶動就業、促進發展的重要作用。
小結及建議
(1)馬來西亞區位優勢和綜合資源優勢較為突出,擁有發達的高速公路網,鐵路基本暢通,港口和國際機場眾多,便于貨物快速流轉,物流成本也相對較低。擁有較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原材料資源也較為充裕,能夠滿足不同企業需求。
(2)外商投資法體系較為完善,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和扶持政策來吸引外商投資,鼓勵發展出口導向型和高科技企業。設立了五大經濟發展走廊和自由工業區促進重點產業發展,投資政策環境總體良好。
(3)馬來西亞重視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但產業鏈各環節發展不平衡,印染和服裝業發展相對成熟,紡紗、織造環節相對薄弱,現階段中上游產品進口依存度較高。企業可根據上下游產業發展和需求情況,考慮投資布局紡紗、織造等環節,形成與服裝加工協同發展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
特別聲明:
本系列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之知識產權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專屬所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
溫馨提示:
上述報告涉及數據截至2023年11月3日,如發現文章內容錯漏或需要更詳盡的馬來西亞投資相關信息,歡迎致電聯盟秘書處溝通交流。聯系方式請見下圖:
(信息來源:中國紡聯國貿辦)